一款名为“清宫御酒”的“保健酒”,早在年就上了原国家食药监总局的“黑名单”,且厂家及其品牌均被注销,但仍公然销售达两年之久。日前,深圳警方在粤湘两地破获这起非法“保健酒”案,刑拘9名犯罪嫌疑人,涉案产品价值近千万元。
按照人们的思维逻辑,一款产品尤其是医药保健类等消费品一旦进入食药监部门和质监部门的“黑名单”,就意味着其生存之路的终结,但事实上,这款名为“清宫御酒”的所谓“保健酒”,在进入“黑名单”后仍旧堂而皇之地盘踞市场两年,而且价格几乎是成本价的几十倍,牟利的程度和情节以及对公众的危害让人咋舌。
据悉,年9月原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通告称,在各地执法检查中发现共有51家企业在69种“保健酒”、配制酒中违法或者涉嫌违法添加西地那非等化学物质,“清宫御酒”位列通报名单中,该厂家及品牌随后被注销。然而,深圳市市场稽查局在年的清查中发现,这款酒及其衍生品“清宫御丸”等仍在多个电商、社交网络平台及线下渠道流通,且交易量不小。同时,该酒被宣称有壮阳奇效,产品简介称“清宫御酒乃根据清代秘方,采用多种名贵原料,以中国传统工艺精酿而成”,欺骗和误导了不少消费者。
“黑名单”治不了假保健酒,从“清宫御酒”的死灰复燃中确实可以窥见这一尴尬的现实。如果没有科学的追究措施和斩草除根的决然行为,“假保健酒”确实不会在“黑名单”前轻易止步。但关键是,“清宫御酒”的“假保健”骗局死灰复燃,这背后的诱因却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