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酒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龙陵种好一棵草采好一片叶养好一头牛保山 [复制链接]

1#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龙陵县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以打造“绿色食品牌”为目标,按照“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发展模式和“科研+种养+加工+流通”全产业链发展思路,种好“一棵草(石斛)”、采好“一片叶”(茶叶)、养好“一头牛(肉牛)”,稳定农民增收,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

五个“注重”,创“一县一业”,促石斛全产业链发展

龙陵县围绕“绿色、生态、安全、健康”的发展理念,大力扶持发展石斛产业。“龙陵紫皮石斛”先后荣获“中国紫皮石斛之乡”“云药之乡”“中国滋养文化示范基地”、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地理标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国家林下经济及绿色产业示范基地”等称号,龙陵县已成为全国紫皮石斛生产第一县。

注重机制建设,加强组织领导。县委、县*府高度重视石斛产业发展,成立石斛产业工作领导小组、石斛产业质量安全领导小组,建成石斛质量安全检测站1个,成立了龙陵县石斛研究所,切实加强对石斛产业的组织领导。通过推广“公司﹢基地﹢农户”“*府﹢协会(合作社)﹢农户”“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等发展模式规范发展,搭建市场交易平台,提高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形成了“*府搭台主导抓,部门服务联动抓,协会行业管理具体抓,合作社活动层层抓”的工作格局,促进了资源的优化和配置,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为石斛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多功能、多层次的一站式综合服务,引导紫皮石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注重项目扶持,产业发展壮大。县委、县*府每年出台石斛产业发展指导性意见,县财*每年安排产业资金万元以上,主要用于产业发展工作经费、考核奖励及对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全县石斛种植面积达3.6万亩,年产石斛鲜条吨,出圃花卉盆景万盆,建设连片面积50亩的石斛野生种植县级示范园1个,建设盆景石斛花卉种植园1个,设立龙陵紫皮石斛省外营销点2个,培育规上企业8家,专业合作社37户,带动当地农民就业4.4万余人,总产值达38.6亿元,龙陵县已成为全国紫皮石斛生产第一县。

注重品牌打造,专业水平显著。近年来,龙陵县加快产品精深加工技术攻关,以生产抗疲劳、增强免疫功能等市场主流产品为重点,经过多年的培植和发展,龙陵石斛产业已呈现规模化、生态化、品牌化的格局。打造了极斛、古箐宝、元斛等企业品牌,开发原液、冻干粉、枫斗、精片、石斛酒、保健品等30个系列多个产品,获得药品GMP证书1个;申报精片、石斛酒等16个龙陵石斛“健字号”,30个保健饮片率先列入《云南省基本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上海市医保目录》培育云南省绿色食品牌10大名品1个、20佳创新企业1个。年《云南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紫皮石斛》正式实施,龙陵紫皮石斛成为全国首个获得食品标准的石斛种。投资万元在龙山、象达、腊勐、龙新、龙江、勐糯、碧寨、平达、镇安9个乡(镇)、15个村委会建设15个石斛枫斗加工厂,现已全部投入使用。

注重培育龙头,带动产业集群发展。发挥*府引导作用,培育龙头企业,推动紫皮石斛主导产业精深化、链条化、集群化发展。通过出台优惠*策,从基地建设、产品精深加工、专业交易市场建设等环节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积极培植壮大石斛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先后培育、引进云南品斛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云南极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龙陵县林源石斛开发有限公司等8家规上企业,成立了龙陵县石斛协会,下设10个分会,组建石斛专业合作社37个,吸纳社员户,覆盖全县10个乡镇、60个村(社区),注册与石斛相关的公司个、石斛运销中间商20余户,建有专业冷库25座(库容0.65万立方米)。通过龙头带动作用,以美丽乡村、紫皮石斛特色小镇、集聚区等为载体,推进石斛康养、产景互融、农旅结合等项目建设,引领全域美旅游健康发展,不断提升集群支撑能力和配套能力,实现产业集群化。

注重科技合作,研发成果丰硕。龙陵石斛先后成立了龙陵县石斛研究所、中国·龙陵石斛种质资源保护研究中心,共收集国内外石斛种,累计完成课题研究5个,培育云南省石斛产业领*人才2名。建成“云南农业大学李凡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保山学院实习实训基地。实施国家和省级科研项目14项,石斛种植科技成果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2项、市科技进步奖1项,获国家认证专利42项(其中:获发明专利9项,获实用新型专利19项,获外观设计专利14项),获国家版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项;选育优良品种5个,新品种3个,制定标准5个;获得注册商标个,产品涵盖保健品、中药饮片、石斛枫斗、保健酒等数十个品类。持续开展以石斛为主的药用植物种质资源调查、收集、保存和鉴定工作,共收集种质资源份,全部迁入“中国·龙陵石斛种质资源保护研究中心”进行保存和保护,均成活,长势较好。完成种现花种质的鉴定工作。

强基地育主体,巩固发展茶叶产业

龙陵县围绕“强基地育主体、重加工提质量、融文化塑品牌、扩市场抓销售、创机制谋成效”全产业链发展思路,积极推进茶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全县在稳定茶园采摘面积在10万亩以上的前提下,提高产量、提升产值,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成效显著,茶产业逐渐发展成为全县农业主导产业和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企业培育不断得到加强,产业主体逐渐壮大。全县以示范点为平台,引领带动全县茶叶产业发展。目前全县共有茶叶加工企业户,其中取得市场准入(SC)认证企业8个,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2户;市级龙头企业6户,茶叶庄园3家,建设可追溯体系建设茶厂1个,基本形成了大、中、小并举的发展格局,产业主体不断壮大,产业体系日趋成熟。

茶叶提质增效明显,产业效益不断提高。通过持续狠抓茶园管理、加大茶叶生产力度、调整优化产品结构、改进提升加工技术、更新加工设备、加强科技创新、推行茶园机械化管理及清洁化生产加工技术,不断提升茶叶产品品质,降低茶叶生产成本,年末加工干茶吨,实现茶叶综合产值.49万元,农业产值.6万元,共涉及10个乡镇个村,受益农户3.6万户13.2万人,户均增收.1元。

品牌推介持续加强,品牌价值逐年提升。依据茶叶生产区域特点,全县重点推介古树茶和一般生产性台地茶两个系列产品,做到包装元素、质量标准、对外宣传“统一”的管理模式,加快茶叶品牌建设,近年来主要注册了松山龙魁茶叶有限公司的“雨屏香龙”“松山翠芽”,龙陵县小河茶厂的“龙腾香娟”牌,镇安小田坝茶厂“摩山绿茶”牌,象达帕掌河茶厂的“宇良”“帕掌河”牌,振兴茶厂的“顺国”牌,龙新勐龙茶厂的“太子号”“陈浮号”牌等14个茶叶品牌。

勐冒肉牛养殖基地养殖区

引“龙头”,强扶持,培植肉牛全产业链

龙头带动,培植肉牛全产业链。年龙陵县引进北汽集团下属企业北京兴东方科技有限公司和吉林省长春皓月清真肉业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在龙陵县境内组建“云南东方皓月现代循环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实施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稳定脱贫项目,围绕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从示范养殖到屠宰加工、产品研发、市场开拓、品牌培育等板块,打造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和特色农业产业整合创新平台,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可复制、可推广、可扩散的生态农业产业新模式。

打造肉牛产业发展示范,带动产业发展。一是以行*村为单元,打造肉牛养殖示范村。村内良种能繁母牛存栏头以上、村级建有年出栏60头以上的育肥场1个,饲料、冻改、防疫、销售等公共功能由所在乡镇合作社覆盖服务。二是以乡镇为单元,打造肉牛养殖示范合作社。每个乡镇成立一个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合作社衔接上级*策,接纳社会资本投资,动员辖区内农户加入合作社参与肉牛养殖;具体在种牛引进、冻改服务、母牛保险、犊牛奖励、牛舍建设、草料收储、饲料经销、防疫服务、安全监管、粪污利用、融资担保等方面做好服务、指导、监督;与龙头企业签署各项销售和保障协议,保障产品的销路。三是以县级为单元,打造肉牛产业发展示范县。龙头企业完成屠宰加工厂、熟食加工厂、生物制品厂、皮革加工厂、饲料加工厂、示范养殖场以及活畜交易市场、产品销售市场等建设,依托原有的经营模式和市场渠道,生态养殖上重点培育“范大叔”品牌,产品包装上重点培育“龙斛牛”“滇构香”品牌,并全面建立产品可追溯体系,将肉牛品牌纳入全省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来重点培植。目前,全县肉牛养殖农户达户,肉牛存栏8.5万头,建成存栏20—0头的肉牛养殖场个,年可出栏4.38万头。

打造优质肉牛良种繁育基地。一是培育东方皓月公司肉牛良种繁育基地。建成勐蚌、二关、麻窝铺三个自然生态条件下的优质肉牛良种繁育基地,建成二关种公牛站。二是培育勐糯飞扬公司进口安格斯母牛繁育场。明确勐糯飞扬公司头进口安格斯母牛养殖场的养殖技术路线,发挥纯种进口肉牛品种的优势,提供优质肉牛良种。三是培育全县四代以上西门塔尔良种繁育基地。将全县引进的四代(三代)以上西门塔尔母牛和安格斯母牛逐头登记备案,形成良种档案,所产生的后代母牛形成档案,形成有实力的良种母牛供种基地,统一向外或县域内供种。

打造优质饲草供应基地。一是以勐糯构树种植示范基地为引领,调整优质肉牛饲料结构,打造构树养牛模式,培育“滇构香”品牌提供条件。二是以龙陵县进入国家“粮改饲”试点县为契机,大力推广全株玉米青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实效,拓宽肉牛产业发展的条件和养殖质量。三是大力实施退耕还草工程,增加皇竹草、黑麦草等饲草的种植数量,扩大养殖规模。年至年,全县已实施3.4万亩退耕还草项目,为肉牛产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饲草来源。四是充分利用蔗梢、大麦秆、稻草、玉米秸秆等资源,增加饲草收储量,扩大养殖规模。

加大资金投入,推动产业发展。龙陵县制定了《龙陵县肉牛产业发展11个专项工作方案》,加大*策扶持力度,全县已整合财*涉农资金1.7亿元,专项用于肉牛产业发展;累计发放能繁母牛贴息贷款1.32亿元,惠及户农户、10个专业合作社,实现有限的资金带动效益最大化;全县2万余户肉牛养殖已全部加入所在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项目自实施以来,已培育肉牛养殖重点乡镇8个、发展乡镇2个,培育肉牛养殖重点村80个,累计新增户农户报名养殖母牛2万余头,已完成招投标头,引进并发放到户头;建成肉牛冻精改良点21个,培训冻改技术员41名,基本实现肉牛冻改全覆盖;开发“龙陵县肉牛建档大数据管理平台”并投入运营,对全县存栏肉牛实现了身份管理;累计开展肉牛养殖技术培训期人次;实现养牛户户均年增收1.5万元以上,农户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产业发展效益进一步凸显,生态效益进一步提升,肉牛产业发展成为巩固脱贫成果的“压舱石”,为乡村振兴发展奠定了产业发展基础。(滕富金)

(图片由龙陵县农业农村局提供)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