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场看见LV、香奈儿这样的店铺,笔者是万不敢进的,随便一个包,看一下标签,嗯,个、十、百、千、擦、我去,就怕碰一下,一会就有人过来找我要磨损费。但是最近几年,笔者发现了一个更残酷的现实,我现在连装修稍微高大上一点的烟酒店都开始犹豫了。装修那叫一个金碧辉煌,气吞山河,白酒“贵人”化的趋势着实越来越明显了,草民喝酒的权利是要被逐渐剥夺了吗?
毫不客气地讲,是的!虽说没有被完全剥夺,但是从大街上的烟酒店的等级来看,至少分级是越来越明显了,在街角旮旯的小杂货铺里面还是可以进出自由的,那种专卖店、连锁店,大多数人还是值得观望一下,那里可能没有牛栏山、没有红星,也不一定有玻汾,那里有气质高贵、话术专业的店员会告诉你这个酒好,那个酒不错,还会问有没有办他们的会员,会员的话会享有各样的折扣,这便是私域流量池的建设。
笔者最近一次自己花钱买酒还是买的牛栏山,好像上一次也是。但是新国标之后,牛二不能再被称之为白酒了,以后别人问我,最近还喝酒吗?我估计得回答:我喝得不是酒,而是贫穷了!
请大家自行忽视我那蜗居脏乱差的背景,还是回归文章的主题吧,白酒越卖越贵,贵的是否有道理?
名酒贵的有道理
突然想到电影《西虹市首富》中的一句台词:
先生,你可真会说笑,我们贵是有贵的道理的!
那么白酒贵有没有道理?坦白地讲,我觉得有一定的道理,得分开来看,咱不能一棒子打死,咱喝着牛栏山觉得香,但咱也不能要求人马爸爸也一样喝牛栏山啊。
网上喷白酒贵的人很多,但事物的价格本来就是由供需关系所决定的,供大于求,大家都生怕我卖得比别人贵而卖不出去;当供小于求的时候,大家都生怕我卖得比别人便宜而导致自己吃亏。
这里面比较典型的就是我们的茅台老大哥了,国酒,A股市值最高,酱酒,五年以上的酿造存储周期,一年市场投放就那么一点,茅台卖得贵,但市场价炒的更贵,这已经不是企业单方面所能决定的,即便如此,赢得了资本市场的青睐,却架不住普通大众的口水,对此,我只能说,好像没多少人喷拉菲,前几天看见朋友圈有人发罗曼蒂康尼的图片,六位数的价格,一堆羡慕之人,可能大家的认知里面都是认同别人但习惯否定自己吧。
诚然,就是那些说茅台贵的人,说自己是茅台永远得不到的“金主爸爸”的人,比如笔者自己,真有机会喝一喝茅台,估计也会不由自主的做两件事,其一是发个朋友圈,不经意的露出桌面上的茅台;其二是由衷地说一声“真香”!
所以我认为茅台贵是有他的道理的,因为有精神层面的需求,喝茅台是真的能让人觉得我跟其他人不一样,香不香的不知道,但一口下去好几十块钱还是令人身心愉悦的!所以,这钱花的值,对于笔者这样的草民而言,喝一次够我吹几年了。
同样的道理,我们再看看五粮液、国窖、习酒君品、青花郎这些千元以上价位的超高端产品,这些贵的有没有道理?我认为其实也是有道理的。人有三六九等,酒同样也有三六九等,别跟我说人人平等,那是在法律面前,在生活面前哪来的平等,都平等的话,大家岂不都躺平了?
所以正是基于这种不平等才有了白酒的梯次高端化,茅台最牛,中国唯一,当然,五粮液也算,有人爱喝浓香嘛,但是茅五的市场供应量是有限的,喝不上茅五的人总不能扎堆喝牛栏山去吧,于是就有了一堆的替代产品选择,还有另一方面原因就是,茅五太贵了,喝点既不落面子也不落里子的其他头部名酒还能省下几百块钱不也挺好吗?
基于上述的啰里八嗦,我认为,名酒的贵还是有道理的,贵在品牌,贵在面子,贵在精神。
三四线酒企亲民路线才是正道
这几年大家都在说消费升级,酒企要做好结构化升级,从理论上来讲是没错的,但不能光看表面,忽视内里,酒企结构化升级的核心是要做好品牌化升级!你把品牌力弄上去了,你自然就有了定价权,别人花钱才会觉得值。
而贸然进行产品结构升级这是很危险的,尤其是越级式的升级!
我接触过很多三四线酒企,领导层大谈我们要做结构升级,但在一细谈呢,就会发现大多数想的都是我的酒酒质很棒,历史很悠久,我可以做七八百上千的产品,我时常会有点忍受不住,非名酒品牌进*超高端,消费者会买单吗?会觉得产品值吗?
残酷的现实是,白酒没那么多差异化,千元价位那是满足社交需求属性的产品,你又没有独具一格的差异,如酒*、董酒之类,香型不一样,你又没有特殊的功能性,比如药酒、保健酒,那你还能给我一个什么样的理由,让我花上半个月乃至一个月的生活费去购买呢?
所以,对于白酒越卖越贵,笔者有两个观点:
其一:不要再说哪个哪个牌子的酒卖得太贵了,简直收智商税!因为消费群体不一样,凡是消费的人,那是有需求,没消费的人,其实骂也不影响产品一瓶难求,图个心里安慰罢了。
其二:千元以上这是品牌线,不是所有企业都能干,凡是还是要量力而行啊!
行文最后,求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