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检近期接连发布五批妨害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犯罪的典型案例,其中有不少是生产、销售假口罩等假冒伪劣防疫产品案件,制假售假行为太猖獗。
其实,不仅在疫情防控期间,在日常生活中,制售假药、假酒、假种子、假食用油等现象也是层出不穷。消费者如何保障自身合法权益?检察机关如何打击制假售假行为?记者连线采访多位检察官,了解关于“打假”的那些事儿。
疫情防控时期,
对涉疫情案件要做到快速打击
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口罩迅速成为稀缺商品,一些不法分子趁机生产、销售假口罩,牟取暴利。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我们提前做了研判,认为由于口罩的短缺,很可能马上出现大量生产、销售假口罩案件。因此,在1月25日,我们就和江苏省各市级检察院联系,要求将提前介入侦查再向前走一步,只要市场监管、药监部门发现的口罩案件,无论公安是否已立案,一律提前了解情况。”江苏省检察院第四检察部主任丁海涛告诉记者,江苏检察机关在确保案件质量的前提下,要求快捕快诉,从严打击。
年1月21日,被告人程某、朱某打算从被告人丁某处购买口罩,向药店加价销售以牟利。丁某转而从被告人张某处购入5.16万只“3M”牌口罩转售给程某和朱某,并告知该口罩系仿制口罩。
拿到口罩后,被告人程某在其所加入的药店经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