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品牌过多就是一种肥胖,而且严重影响企业的健康发展,但是面对这样的肥胖,有的企业用西医动刀法,有的用中医根疗法。当然,就像《老中医》里的翁泉海所说“无论是用中医还是西医都可以治病”。
酒业发展的这么多年,既有高潮,也有低谷。
这是规律,人和自然没有区别。
但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和人一样,有时候也有肥胖的时候,人胖了,就会引发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打鼾、脚部疾病等,不减肥不行。
那企业得了肥胖同样需要减肥,就像《老中医》里的翁泉海所说“无论是用中医还是西医都可以治病”。
事实上,目前已有多家白酒企陆续出台相关政策和管理办理,铁腕收紧、清理旗下冗余子品牌,以确保企业核心品牌价值不被稀释。今年9月,茅台对产品线继续进行瘦身策略,此次瘦身后,茅台集团品牌已由原来的个品牌、款产品缩减至59个品牌、款产品,即砍掉了超过七成品牌。无独有偶,7月五粮液对于旗下18个系列酒品牌进行集中清退,事实上,从今年初至9月,五粮液系列酒品牌营销公司累计梳理、清退了44家经销商。此外,泸州老窖也在年便推出一系列一系列收紧品牌条码、梳理产品体系的措施,以聚焦主品牌,推进大单品战略的实施。
那今天笔者就分别带你看看中国有名的几大酒企业是如何“瘦身”的:
茅台没背景就“该背时”
茅台的胖是真胖,外人看来胖的有道理,胖的有实力,毕竟人家作为“中国三大名酒·茅五剑”之首,胖就胖点吧,哪个老大不是大腹便便、一晃二摇出场的。
可是,再是老大也不能胖得自己都走路都累吧,要想长跑,也不能带上一身肉和别人去比赛吧。
技开公司没潜心研究技术,保健酒公司没有研究酒业健康,服务公司没有做服务,一股脑都去卖酒了,那这名字是用来干嘛用的?
茅台叫停的市场情况如何?
本次茅台集团叫停的市场包括子公司定制、贴牌酒、未经审批的产品、以及相关的产品和包材四个方面。首先,就子公司制定方面看,茅台集团在通知里面强调,个别子公司无视集团的管理,严重损害茅台集团的品牌形象。其次,从市场反馈方面来看,茅台的贴牌酒品质良莠不齐,价格悬殊也较大,包装方面与茅台独立酒厂生产的酒的包装相似,让很多客户买到贴牌酒,损害客户利益。再者,在产品审批这方面,茅台集团近年来的管理更加严格,但是还是有很多企业“顶风作案”,将未经茅台集团审批的产品就投入市场,破坏酒业市场。最后,其他相关产品和包材的问题,茅台未作出具体的说明,但是调整力度与前三者相差不大。
茅台集团点批的白金酒公司又是怎么回事?
本次茅台的通知里面,唯一具体点名批评的就是茅台贵州酒厂白金酒有限责任公司,简称白金酒公司。据悉,白金酒在之前,多次违反茅台的规定,存在重大的违规问题,损害茅台的声誉。茅台集团此次重点提出白金酒公司的不良行为,一是表明茅台集团对于这种违反规定行为的零容忍态度,二是将白金酒的事件作为案例让茅台集团的下属酒厂参考。
茅台,已经胖的自己都不认识了,减!
茅台集团加强对于下属酒业的管理一直都在路上,在年的时候,茅台集团就发布了《茅台集团品牌管理办法》,明确要求将子公司和茅台的品牌进行缩减,方面管理并规范茅台酒的市场。年的规定是将每个子公司的品牌缩减到10个以内,将品牌的条码也控制在10个以内,这种调整使得茅台的品牌管理更加规范化,便于市场确认,减少酒业中以次充好的可能性。
另外,到年4月份的时候,茅台集团发布报道称,当时的茅台子公司品牌共剩下51个品牌,个产品。与茅台集团曾经拥有的个品牌,个产品而言,茅台缩减的幅度达到了76%以上。除了产品和品牌大额缩减以外,茅台集团对于子公司的数量也是在大刀阔斧的改革。到年7月份的时候,茅台集团减掉的子公司超过了50个,将茅台的整个管理层级也控制在三个级别以内,减少了子公司和层级管理的茅台,前进的脚步变得更加轻便,或许能够更快的实现大目标。
五粮液不赚钱也“该背时”
与茅台同为“中国三大名酒”的五粮液是酒业开发品牌(包销)第一个吃螃蟹的,正因为快速大量的开发品牌出现,一些有钱的有些资源的胆大的商人成就了不少子品牌,也迅速的把五粮液推到了行业老大的地位,确实让五粮液高兴不少年,利润也增加了不少,也成就了行业的两个神奇快枪手,成为了江湖的传说。
五粮液大量开发贴牌产品,虽然规模利润迅速增加,但从品牌发展角度来看,无限制、无底线的开发使主品牌价值不断被稀释,尤其是层次不齐的开发商乱定价等不讲信誉的行为,为其未来品牌发展埋下了很大的隐患。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好在五粮液能够紧急刹车,在关键时候停止了无休止的开发,开始整顿子品牌,也成就了现在牢不可破的亚军地位。
但是,仔细研究发现,五粮液也不是一刀切,属于典型的中西医结合疗法,温火慢炖。
当然,能赚回大量银子的绝对不会砍的。
泸州老窖影响战略“要背时”
泸州老窖的肥胖是迅速的,可以说在一段时间是无限制的,给钱就可以开发,几乎随时随地都能看到挂着泸州老窖、泸州集团等字样的产品,搞得经销商无从下手,消费者也无法选择。
品牌严重稀释,市场乱的一塌糊涂,痛定思痛,大手术!
泸州老窖也开始减肥,而且减肥的速度快得吓人,是正儿八经的西医疗法。
直接切除肿瘤。
开始了“刀刀见红、针针见血”的大刀阔斧砍掉多个条码,那些依赖泸州老窖生存的不少开发商一夜之间就被砍掉了。
泸州老窖逐一解决了品牌混乱、条码众多、产品滞销等问题,并为公司发展勾画出一幅清晰的战略图。将“国窖、百年泸州老窖窖龄酒、泸州老窖特曲、头曲和二曲”构成公司的超级单品。
企业要想长期发展,还是不能一味的追求销售额,争取排位赛,而是要持久长跑,争取最后的胜利。
考验泸州老窖的重点是不要过分和对手比销量,不然心血来潮了,为了追求华丽的数字,又继续走开发的老路了。
西凤快死的“活该背时”
对西凤来说,是靠开发产品发展起来的品牌,这是企业特色。
别看偏居西部的西凤,学习行业开发之路绝不落后。大量的开发产品、包销产品、团购产品成就了如今的西凤,所以才能够保持着一定的增长。
这也造成了,西凤自己还要看几个大商的脸色,大商高兴完成多少就完成多少,天天围绕大商转。虽然这几年企业本身也在推自己的产品,但是从市场看来,西凤、七彩西凤等表现的也是强差人意,销量和影响力都急需提升。
打造自己的大单品,西凤至少迟了10年以上。
当然,对于西凤来说,似乎有点后知后觉,对开发品牌瘦身比五粮液、泸州老窖稍晚了些,还好,毕竟开始动手了。
最近两年,西凤瘦身信心是坚定地,已经将开发新品牌之门封死,两年多多个条码、多个小品牌被砍掉。
但是仔细调查分析市场,走访被砍的经销商,不少是自己放弃了经营,而不是被厂家砍掉的,主要原因是销量有限,开发产品太多,赚不到钱,是自己想死掉。
那,从这些分析,西凤的“瘦身”手术还不够彻底,手术刀不锋利,应该继续加大力度。
汾酒只是装腔作势
汾酒是有不少辉煌过去的,名酒评选榜上有名,巴拿马金奖纳入怀中,汾老大的名号曾经也是响当当的。
这些都是过去,也是历史。
老大轮流坐,没坐几天,就不见了。而且失去老大后,再也很难抢回来了。
所以面对现实、面对市场,汾酒也开始了开发之路,好像在中国酒业是如古训“多子多福”一样,产品多了就可以赚更多钱,反正一个孩子也是养,十个孩子也是养。
那就生,好不痛快!
过去,汾酒在对待开发产品上也下过狠手,可是面对急剧下滑的业绩还是败给了上面压下来的目标。
只好,又一次走上了开发之路。
这几年面对相关部门的绩效考核,汾酒管理层无奈的执行“多子多福”策略,开发产品迅速增加。前几天媒体报道的标着汾酒集团、杏花村汾酒的产品如雨后春笋纷纷出现,对经销商、分销商的困扰已经开始出现,估计,波及到消费者层面也不远了。
要业绩、完成任务没有错,但是企业要长远发展,不是为了一时的百亿、千亿,%、%的增长率。
不能一手砍,一手开;表面一套,背后一套;文件只是走过场,流形式。
每个企业有着企业自己的特色,也不能一刀切,也许刀下狠了、药下重了就没命了。
根据实际情况,该砍就下狠手,不该砍就好好扶持,开发商也是商,毕竟也为企业做了贡献的,也是消费者的桥梁。
也要向优秀的,做成大单品的企业学习,洋河的开发商多吗?剑南春的子品牌很多吗?舍得允许大量开发吗?郎酒产品集中后整体销量下滑了吗?
行业迎深度洗牌
据了解,国内白酒企业绝大多数都要经历“大单品引领销售-群狼发展-先乱后治”的发展历程。一线酒企清理、清退子品牌,涉及到企业品牌发展与秩序治理的平衡,影响到企业现有的利益格局,甚至影响企业业绩。在渠道方面,白酒企业的瘦身不止涉及与厂商之间的利益博弈,对于现有的经销商体系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目前已有多家上市白酒企业陆续披露三季财报,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等多家酒企表现亮丽,前三季度业绩均有所增长。有业内人士指出,酒企选择在业绩上升期对于产品线开刀,也是在有意求稳,不致引起渠道过大的反弹。
与其同时,伴随着一线酒企的集体瘦身,资源聚焦的主品牌也将获取更大的市场空间。未来酒水行业的格局将是强者越强,强势酒企将不断蚕食其他企业的份额,白酒行业优胜劣汰将加速。
“瘦身”道远,任务艰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