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酒报》首席记者杨孟涵
年报显示,山西汾酒实现营业收入.28亿元,同比增长21.8%;归属于上市公司净利润.38亿元,同比增长28.93%。
按近3年的营收变化来看,汾酒规模翻番,形同再造。那么,这种“再造之功”来自哪里?汾酒又如何保持长效的竞争势能呢?
汾酒速度,3年增幅高达%
汾酒成为行业第四个年营收破亿元的上市白酒企业,这不仅代表着其自身的成长,也代表着行业排序、增长逻辑的改变!
在上市白酒企业排行榜上,汾酒与前三甲之间的差距在缩小,这意味着其目前的状态,与此前制定的“晋身行业第一阵营”的目标已经无限接近。
目前,上市白酒企业中,仅有贵州茅台、五粮液、洋河股份、山西汾酒、泸州老窖这5家企业的年营收额突破亿大关。
如果往前回朔的话,汾酒从亿元年营收发展到亿元年营收,只用了1年时间。
年,山西汾酒实现营业收入.71亿元,同比增长42.75%;净利润70.29亿元,同比增长65.99%。这一年,汾酒与亿之间仅有一线之隔。
年,山西汾酒实现营业收入.14亿元,同比增长31.26%;净利润80.96亿元,同比增长52.36%。也就是说,汾酒年才突破亿,而从亿突破亿,只用了1年时间。
从亿到突破亿,只用了3年时间——年其营收高达亿元,到年营收突破亿,仅有3年时间。
即便是年后,行业因为疫情而受到大幅影响,汾酒仍然应对有力,继续呈高速发展态势。
年4月,在“汾酒经销商大会”上,汾酒方面明确提出了“十四五”末晋身行业第一阵营的发展目标;年1月,汾酒新任董事长袁清茂明确了在“十四五”末进入第一阵营的战略发展目标,将未来三年定义成“汾酒重大战略发展期”。
以年到年这3年来看,汾酒营收规模增长了约亿元,已经相当于再造了一个一线名酒企业,增幅达到了约%。以近3年营业总收入复合增长率来算,则为31.66%,同样在行业内遥遥领先。
要知道,在同一时期内,白酒行业出现了重大分化,诸多地方型白酒企业增长无力,在消费巨变、需求降低的形势下,苦苦挣扎。即便是一些名酒企业,在追求高增长的道路上,也面临着高库存的巨大压力。
那么,为何汾酒能够在如此分化的形势下保持极高的增长率?是什么造就了汾酒的高速发展势能?
三大势能,造就无与伦比的“汾酒现象”
行业内,对汾酒高速增长的姿态冠以“汾酒现象”的定语,说明了其增速之高,独一无二。
“只有看清名酒势能、清香势能、汾酒势能这‘三大势能’,才能掌握汾酒持续增长的基本原理。”汾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袁清茂明确点出了汾酒高速增长的关键所在。
针对袁清茂的点题,行业内专家也做了清晰的解读。
“名酒势能代表着一轮名酒企业的普遍性增长,年后,名酒企业度过了上一轮行业周期,进入恢复性增长阶段。”酒业专家、九度咨询董事长马斐认为,以茅台为代表,名酒企业在年后普遍呈现出高增长的发展态势,这说明消费者在酒类选择上,已经开始从地方型品牌向一线品牌转移。
名酒企业普遍性的增长之中,也出现了分流——个别企业的增速远高于名酒企业的整体增速。
“这就在于企业自身的动力,在于品牌力。”马斐认为,这也就是汾酒势能的由来。疫情期间,名酒企业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分化,汾酒抓住了这一机遇,迎难而上,呈现出了更为强大的应变能力。
以汾酒自身制订的复兴总纲领来看,年-年,是汾酒复兴的发展转型期和管理升级期,也就是第一阶段,其呈现出高速增长态势;第二个阶段,年-年,是汾酒复兴的成果巩固期和要素调整期。
清香势能,是汾酒所能利用到的第三重势能。
“在消费者追求差异性、追求个性化的时代,消费需求推动行业进入到品类化、个性化发展时期。”业内专家认为,从酱香热到清香热,就是明显的表现。
清香型白酒由于在酿造上接轨国际,与众不同的工艺和口感也更具辨识度,汾酒作为清香型品类的开创者和领头羊,自然能最大程度借用这一品类势能。
三重势能叠加,造就了汾酒无与伦比的增速。
与其相比,其他企业或只有“名酒势能”可以借用,要么仅能叠加品牌势能,能够三者集于一身的,目前,唯有汾酒,这也就是汾酒能够在过去3年保持高增长率,形同再造的重要原因。
全面升级,保持长效发展动力
过去6年,汾酒不仅实现了对百亿的突破,更是再接再厉,用较短时间就突破了亿、亿的阶梯,以极高的复合增长率,实现了企业规模、竞争势能的质变。
那么,汾酒的这种高增长力会否持续?未来如何来保持长效发展?这成为业内都极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