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细雨霏霏,绵绵不绝。修缮一新的二陆草堂,飞檐翘角,古朴典雅,掩映在苍翠的丛林中。浸淫在氤氲中的草堂,空濛的雨境,宛如水墨构筑而成。水流山歭,万般清润,伫立在草堂前,凭吊二陆先贤,那纠纠缠缠的雨丝,顿时洗去了心中的怅然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小昆山既不巍峨,也不险峻,但因有了大书法家,大文学家陆机、陆云兄弟,小昆山荣获了玉出昆冈的美誉。陆机﹑陆云出身于名门望族,为东吴名将陆逊之孙。二陆一生坎坷,命运多舛,短暂的一生,为后人留下了丰硕的书法、诗、赋、文章,被人们尊称为二陆文化。而首当其冲的是书法家陆机亲自草书平复帖,距今多年,为我国存世最早最古老的名人书帖。这幅书帖,笔法圆浑,如太羹玄酒,古朴苍劲,一派篆籀意迹;虽是秃笔写就,却万毫齐发,如锥画沙。故享有祖帖之尊,墨皇之宝的美称,它是我国书法史上汉隶向草体演变的明证,现珍藏于北京的故宫博物院。而晚它整整五十年的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就没有平复帖幸运了。据传原作随唐太宗墓葬,而仅供死魂御览了,而今世所见的印刷本,大多由唐朝摹本而来。
陆机、陆云兄弟,文名显赫,著称于世。所作诗、赋、文章源远流长。孔子立说诗言志,陆机立说诗缘情。而陆机所著文赋是我国文学评论史上第一篇全面、深入、系统探讨文学创作规律的理论文章。刘勰著文心雕龙,刘勰氏出,本陆机氏说而昌论文心,品论诗歌文章优劣标准,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陆机文赋审美观的影响。陆机诗缘情而绮靡的观点,至今都是指导诗歌发乎于情的至理名言。流连于二陆草堂,穿越历史的风云,二陆文化在中华文化传承的链接中息息相关,血脉相连。如果说文赋、平复帖等一系列诗、赋、文章,是云间二陆作出的划时代的杰出贡献,那么,沉淀于灿烂的历史长河中的二陆文化,则是传秋千代,惠及中华,丰富世界文化宝库的颗颗明珠。二陆文化是永葆青春的鲜活文化,是古为今用,魅力无穷的名人文化。
拜谒历史文化名人故居,发思古之幽情,所感知的,唯有清幽和风雅。面对二陆草堂,那簇拥草堂的雅舍之竹,疏宕简远,自矜自盈,千株万杆,在雨中摇曳生姿,蓬然生烟。疾风过处,则好似一袭青衫的陆机、陆云,或养鹤驯鹤,闲庭信步,或独坐草堂,青灯如豆,奋发苦读,埋头疾书。愿这孕育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文脉,洒染千秋的古风,代代相传,永不停留。世道大变,人心不古。访古思古,不是茶余饭后的的附庸风雅,也不是扯大旗假充圣人。面对着人挤人地向钱奔的时代病像子弹一样飞,不能不承认,繁花似锦下面潜伏着苍凉的底蕴,与先贤二陆交流是智者仁者的朋友,记忆是愈久弥珍的财富,那曾经在靠近我们心灵而舒缓地伸展的二陆文化,能不能在如今喧嚣的尘世中传承和发扬光大,值得我们每个人思索和回味。
执着伞,在雨中蹀躞而行,二陆草堂虽不大,却十分留人。下山的路上,心中涌起阵阵莫名,在眼下这浮躁的时代,风雅为何物?几人得悠然?多少古趣不复?精神无存?就像城市并非寄存者的故乡,历史只能从文化中去寻找灵魂,而思古正是一种可贵的情怀。唤明月于故乡,慕先贤于今世,我们应向一切古典的精致与优美,灿烂与高贵致五月端午节,杨梅红似血。应老友相邀,来到杭州孤山的林逋。江南水乡五月天,夏至前后,杜鹃花盛开,满山映红,云霞流白,蝉鸣艳阳天。杨梅林中,杨梅红了,硕果累累,绿叶烁烁,果农们挑着竹篮,背着竹篓,穿梭林中,采收杨梅。于是一坡笑声杨梅林,溢满了脸庞,染红了天空。农家的欢歌笑语中,也夹杂有诗人们的争相放歌江南风景美如画,不识杨梅是白丁,来鹤顶红犹湿,剜破龙睛血未干。若使太真知此味,荔枝焉能到长安。
五月杨梅已满林,初疑一颗值千金。味胜河溯葡萄重,色比泸南荔枝深。小小杨梅,是江南特有的时令水果。老友拎来一小竹篮杨梅,杨梅红中泛白,据称白杨梅,是杨梅中的上品,个大,汁多,酸甜适中。老友笑问你会吃杨梅吗?我有点茫然,摇摇头。老友招招手,果农拎来一小罐清水,加少许食盐,老农将一枚熟透的杨梅在水中一渍,递给我,我猛然醒悟。杨梅渍盐水,这种吃法,唐代就有。李白有诗证玉盘杨梅为君设,吴盐如花皎白雪。遥想当年,李白携友来越中,穿行杨梅林,手中拎有放着盐水的越瓷小罐。一手随意在树上采摘红熟的杨梅,将杨梅在罐里渍一下,边吃边走边吟唱,诗人是何等的洒脱啊。江南习俗,端午必食五红,杨梅首列其中。轻轻将杨梅送入口中,酸酸甜甜,汁水四溢,鲜香无比,难怪宋代杨万里写诗赞道梅出稽山世少双,情如风味胜他杨。玉肌半醉红生粟,墨晕为深染紫裳。火气堆盘珠径寸,酷泉绕齿朽为浆。故人解寄吾家果,未变蓬莱阁下香。杨梅林中,遍赏吾家果,梅子流酸溅齿牙,果香中,淡淡的相思化解梅林中。
当地乡民喜称杨梅为相思果。当地旧俗,每当采收杨梅时,正逢吃粽子,挂菖蒲,赛龙舟,吃杨梅,欢度佳节时,也是年轻人收获爱情的甜蜜季节。小伙儿采来最甜的杨梅,献给心仪的姑娘品尝,并要不停地问甜勿甜?姑娘亲尝,笑靥如花,口唇染上红红的杨梅汁,美如天仙,小伙放心地笑了。倘若姑娘说酸,并轻轻吐出杨梅,那小伙就没戏了。不由使人想起李煜描写自己娇妻娥皇时写道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红茸指槟榔,杨梅更比槟榔红,嚼烂杨梅,唾檀郎,又是什么情调?真让人遐思无限。杨梅红了,也是酿制杨梅酒的最好时节。农家将熟透的梅子洗净,晾干,淘洗干净酒瓮,将手仔细洗净,不能沾半点油腥,将杨梅放入瓮中,层层摆好,按比例,加冰糖,均匀洒上酒药,装满酒瓮,用棉花胎或草盖压好瓮盖,瓮外面用稻草围住,绳子扎紧,封瓮保温,让酒药有效地发酵,经过半月的发酵,香喷喷的杨梅酒酿成了,芳香幽雅,味醇甘鲜的杨梅酒成了农家乐招待游客的佳酿。据传,贵妃醉酒中的杨贵妃,当年就喜饮杨梅酒。热情的果农们盛情相邀等杨梅酒酿好,欢迎再来品尝。这不加任何添加剂的天然绿色保健酒。翠阴初夏,端午时节,孤山下,西湖旁,水绿天蓝,树绿果红,红了杨梅,醉了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