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媒体集中火力声讨鸿茅药酒事件,抨击那些挑衅我中华酒文化的丑陋的人和事。
众所周知,中华酒文化,是世界酒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酒神精神以道家哲学为源头。
庄周主张,天人合一,齐一生死。庄周高唱绝对自由之歌,倡导“乘物而游”“游乎四海之外”“无何有之乡”。庄子宁愿做自由的在烂泥塘里摇头摆尾的乌龟,也不做受人束缚的昂头阔步的千里马。
追求绝对自由、忘却生死利禄及荣辱,是中国酒神精神的精髓所在。中华酒文化不仅给世人带来许多美轮美奂的感受,同时给酒带来了神奇的文化。
伴随着酒文化和酿酒业的发展,酒的厚利往往成为国家、商贾富豪及民众争夺的肥肉。不同酒政的更换交替,反映了各阶层力量的对比变化。酒的赐晡令的发布,往往又与朝代变化,帝王更替,及一些重大的皇室活动息息相关。
以史为鉴,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鸿茅药酒事件,不难发现一些令人深思的问题。
一是跨省抓捕谭秦东医生的警察叔叔坐的是鸿茅药酒老板的商务车,吃的是鸿茅药酒企业管的饭,理所当然住的是鸿茅药酒企业登记的酒店。不知道这是公差还是私事?其中鸿茅酒厂的人扮演了什么角色?是督察办案还是与警察联合执行公务?一个小小的县属企业,竟然成了政府部门的太上皇!
二是县检察院是依据什么签发的逮捕证?为什么县检察院当即不驳回县公安局补充侦查?直到事态失控后,在舆论压力下才由自治区高院发声?不难看出,当地的公信机关,都在全力以赴,为酒业服务。难道古代争夺酒的厚利的悲剧,要在当代上演?
三是媒体虚假广告宣传满天飞,从中央电视台到地方电视台还有纸媒体、互联网站,无孔不入,纷纷播发鸿茅虚假广告。我们的导向呢?我们的主管、监管机构呢?难道只是发发通报就万事大吉,放任自流那么简单吗?
四是明星效应。先后有那么多明星晚节不保,为虚假广告亮相打脸。酒文化的传播者,变成了假酒和虚假广告的代言人。
1、张铁林,原来皇阿玛也是好这一口的,看来还是贡品吃多了,连酒也要国药准字号。
2、陈宝国,我叫宝国,所以我爱喝国宝。
3、著名歌唱家——德德玛,看来喝的好,才能唱的好。
4、雷格生,大管家年纪大了也要喝两口养生酒。
5、黄健翔,足球解说员,喝两口之后语速贼快,球都赶不上。
6、李耕,国舅也爱喝国药准字号,皇亲国戚送礼佳品。
还有许多许多,这里就不一一例举了。不知道喝了这个酒是不是真的背不酸了、腰不疼了,一口气上十层楼也不费劲了。估计为产品代言的他们,身体贼棒,能活到吧!
五是这么一个酒非酒、药非药、保健品非保健品的东西,竟然畅销不衰,祸及全国,风声四起,闹得沸沸扬扬。近十年资料显示,鸿茅药酒广告曾被25个省市级食药监部门通报违法次,被暂停销售数十次。由此可见,鸿茅药酒自投放市场后,就成了过街老鼠,到处喊打,但这只老鼠硕大,拖不住,打不垮,打不死。
链接:年至年底,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中,共检索到鸿茅药酒不良反应报告例,主要表现为头晕、瘙痒、皮疹、呕吐、腹痛等。
年以来,鸿茅药酒先后被吉林、辽宁、江西、山东、宁夏、河北、浙江、海南、湖南、四川等省及重庆、济南、绍兴、昆明、温岭等市食药监和工商部门曝光或查处,多次被采取暂停销售的行政强制措施。
年4月,浙江省食药监局曾认定鸿茅药业等企业为广告发布企业信用严重失信等级,并将其列入黑名单。
年1月26日,鸿茅药酒因违法广告,被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实施暂停销售措施。
年3月23日,《羊城晚报》报道,自去年9月新《广告法》实施,鸿茅药酒被工商部门首个立案查处后,鸿茅药酒只是将广告改头换面,仍继续在电视上进行夸大宣传,并质疑换“马甲”吆喝。
年9月,因发布严重欺骗和误导消费者,鸿茅药酒涉嫌发布违法广告而被责令暂停销售。
年4月16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责令内蒙古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及其有关规定,落实属地监管责任,严格药品广告审批,加大监督检查,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
酒,作为客观物质的存在,它是一个变化多端的精灵,它炽热似火,冷酷如冰;它缠绵如梦絮,狠毒似恶魔;它柔软如锦缎,锋利似钢刀;它可敬可泣,该杀该戮;它能让人超脱旷达,才华横溢,放荡无常;叫人丢掉面具,原形毕露,口吐真言;它能叫人忘却烦恼,抛却忧愁,幻化在绝对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
而鸿茅药酒,直接叫人忘却信义,肆无忌惮,滑向道德沦丧的深渊,几千年的酒文化变成了杀人的游戏!